宝宝如厕训练勿入四雷区
分析:频繁把尿易致膀胱容量小
广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心理咨询师李桂云表示,在心理学上,2~3岁是孩子的“肛欲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希望通过肛门的释放来达到自我满足,但这种满足必须经历一个憋了之后再排出来的过程。如果孩子便意并不浓厚,却要求其排便,可能会影响孩子“肛欲期”的需求满足。
班彩霞表示,孩子在婴儿时期,如果家长频繁地给其把尿,或在稍长大后频繁地叫孩子上厕所,孩子由于缺乏憋尿的经历,其膀胱括约肌得不到锻炼,会导致孩子膀胱容量小、憋不住尿,这样的孩子晚上睡觉时如果出现膀胱不自主的收缩,或饮水较多,就会出现尿湿。
班彩霞认为,如厕训练确实应该做到定时把尿或定时叫孩子上厕所,但不能太勤,最关键的是找到孩子排泄的规律。如是否间隔2~3小时需要排一次?是否喂奶后半小时排一次?而训练孩子排大便,则不仅要形成固定的时间,最好也要有固定的地点和固定的程序,锻炼孩子形成排大便的条件反射。
雷区3:晚上被定时被叫起床的天宇
天宇今年2岁半,自从白天的如厕训练开始后,夜间的也紧随而上。为了避免孩子晚上在床单上“画地图”,天宇的妈妈到了晚上3~4时总要把天宇叫醒,让他去上厕所。天宇每次顶着惺忪的睡眼起来,妈妈都有些不忍心,可为了让孩子晚上睡觉既脱离尿布又不尿湿床单,也只能出此下策了。
分析:夜间叫醒排尿 会致依赖性强
班彩霞说,给稍大的孩子进行夜间的如厕训练,最好能明确地告诉孩子,让他在想排尿时能起床上厕所。这么告诉孩子三四次后,孩子应该就能产生晚上尿急时自己上厕所的意识,然后依靠膀胱壁的挤胀而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