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巧妙应对宝宝长牙时的症状
宝宝长牙过程是比较痛苦的,往往会出现哭闹现象,这是由于长牙给宝宝带来不适,让宝宝十分不舒服。如果家长合理的应对长牙的不适症状,及时的缓解症状表现,这样宝宝就会舒服一些,不会经常性的哭闹了。长牙时期症状是比较多的,不同症状应对方式也不同,父母如何巧妙应对宝宝长牙时的症状?
1、流口水、咳嗽。
宝宝出牙前2个月左右,大多会流口水,或把小手伸到口腔内抓挠。仔细查看宝宝口腔,可看到局部牙龈发白或稍有充血红肿,触摸牙龈时有牙尖样硬物感。过多的口水可能会使宝宝出现反胃或咳嗽,但较轻。不必特殊处理,做好卫生即可。
2、发烧。
见于出牙困难、牙龈肿得较厉害的宝宝,热度不会很高,物理降温(如温热水擦浴、冰敷等)即能解决问题。如果热度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百服宁、泰诺等退烧药物
3、疼痛。
由出牙过程中牙床发炎所致,尤其是长第一颗牙及臼齿时较为明显。可给宝宝一些能咀嚼的东西,如磨牙器或湿毛巾,并喂点凉食。
也可按摩宝宝的牙床,做法是:宝爸宝妈把手洗干净,用手指轻而稳地摩擦宝宝牙床。
4、牙床出血,形成一个瘀青色的肉瘤。
可用冷敷法,降低疼痛并加速出血的吸收。
5、睡眠不安。
长牙不分白天黑夜,故不适感可影响宝宝睡眠,导致宝宝睡不踏实甚至出现烦躁情绪,多见于长第一颗牙及臼齿时。此时可参照疼痛的处理方法。
6、啃咬。
宝宝出牙过程中可能一反常态,爱啃咬,目的是想借啃咬的力量,减轻牙床下长牙的压力,以缓解胀痛感。父母不妨迎合宝宝的需求,给予咬牙胶、磨牙棒、安抚奶嘴等作为啃咬物。
啃咬时要注意,要在宝宝坐立并有大人在旁看护时啃咬,以免宝宝发生危险。
宝宝身体发育是有过程的,每个过程经历也是不同的。当宝宝快到长牙时期,家长应当做好准备,如果发现宝宝有长牙的趋势,及时做好应对措施,这样可以让宝宝减轻痛苦,顺利度过长牙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