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宝宝添加辅食存在哪些误区
在宝宝的道路当中,饮食营养是极重要的方面,只有合理的进行调配,才更有利于宝宝成长。起初宝宝的营养来源是母乳,到达后期时母乳不能满足宝宝成长,这时则需要给宝宝添加辅食了,合理的添加辅食可以弥补母乳的不足,更有利于宝宝成长,给宝宝添加辅食存在哪些误区?
一、太早添加辅食
一般建议宝宝4-6个月大的时候添加辅食,太早或太晚都不好。太早添加辅食会增加宝宝肠胃的负担,而且宝宝在4-6个月前喝足量的母乳或者配方奶就已经完全满足生长需要了。
如果宝宝开始表现出对食物感兴趣了,比如会一直盯着大人吃饭,给他抓着食物会有想送进嘴里的冲动,或者说每天喝将近1000ml的奶仍旧显得有些饿的样子,那就意味着你的宝宝需要添加辅食了。
建议:添加辅食之前,一定要确保宝宝近段时间肠胃没有出现任何异常,如有腹泻、便秘等情况就需要先缓一缓再说了。
二、第一次添辅食就吃蛋黄
不少妈妈仍旧认为,宝宝的第一顿奶以外的食物当然是蛋黄啦!可现在是什么年代呀,蛋黄营养再丰富,终究不如经过营养强化的婴幼儿食品那么配比科学吧?而且蛋黄还会增加宝宝过敏的风险哦。
所以,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首选含铁营养米粉。建议用水冲调米粉,然后逐渐在米粉中添加菜泥、肉泥、蛋黄等,这样才最接近咱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嘛。
建议:蛋黄一般建议在8个月开始添加,至少1岁后再尝试吃蛋白。
三、宝宝爱吃就拼命喂
“你看,宝宝很爱吃哟,他喜欢吃就多给他吃点吧”,不少妈妈看到宝宝第一次吃某种辅食就表现出强烈的食欲时,就忍不住想要多喂一些。可是,冲动之后的后果就是:有可能宝宝的肠胃一时不能适应而导致腹泻、便秘甚至过敏。
比如宝宝第一次吃米糊,在喝奶前先喂1-2勺就可以了,然后再喝奶。
建议:刚开始添加辅食时,建议每次喝奶前先喂一点辅食,一来是宝宝饥饿的状态下更容易接受吃辅食,二是不影响正常地喝奶。
四、宝宝不爱吃是因为没放调味品
孩子天生有挺舌反应,当你把食物伸进他嘴里的时候,宝宝会本能地用舌头往外推。有些妈妈看孩子总是不配合吃辅食,就认为“是不是宝宝不爱吃啊”,或者“是不是因为没味道呀”等等。
有些家长为了把辅食做得更“美味”,忍不住想要加一些调味品,比如盐、糖。其实太早给宝宝加盐,很容易增加将来患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风险,太早加糖则很容易让宝宝长龋齿哦。
建议:孩子1岁前辅食不需要额外添加调味品。如果宝宝拒绝吃某种新食物,可以第二天再试试看。当多次尝试后宝宝都不愿意接受,可以把新食物加到宝宝爱吃的食物里面,混合在一起给宝宝吃。比如孩子第一次吃米糊时不爱吃,可以试着用奶来冲米糊。
五、用奶瓶喂辅食
有些妈妈喜欢用奶瓶来喂辅食,比如用奶瓶喂宝宝喝米糊。这种方法看似很方便,宝宝也乐意接受,其实很容易无形中让宝宝每顿吃的更多,稍不留神小胖墩就被你喂出来了哦!
建议:没有特殊情况,都建议用小勺子喂辅食,刚开始时最好使用软勺。
添加辅食是宝宝成长的必经过程,父母给宝宝添加辅食时一定要格外小心,避免出现一些误区,合理的进行添加才有可以保证营养充分,对于宝宝成长更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