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父母是如何哄小宝宝入睡的
小宝宝不可能一直那么听话,往往会出现一些闹情绪现象,尤其是宝宝睡觉的时候,父母对于宝宝闹觉现象比较头痛,不知道如何进行应对。有些父母采用各种办法让宝宝入睡,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并不利于宝宝健康成长,还可能会存在一定干扰,多数父母是如何哄小宝宝入睡的?
1、怀抱孩子踱步哄其入睡?
这种做法会使孩子产生依赖,延长入睡时间,造成入睡困难,且夜间醒来时,孩子难以自主入睡。应培养孩子独立入睡的习惯和能力,以及深、浅睡眠的自然转换。
2、开灯睡?
孩子适应环境变化的调节能力差,开灯睡觉会影响其区别昼夜规律,导致睡眠时间缩短,影响新陈代谢。应将可调强度的夜灯放在伸手可及处。
3、睡软床?
孩子骨骼中矿物质少,可塑性大,长期睡软床,会增加其脊柱的生理性弯曲,使脊柱两旁的韧带和关节负担过重,易形成驼背或脊柱畸形。因此孩子生后即应睡木板床。
4、搂着孩子睡?
零距离接触,熟睡的成人可能压到孩子造成伤害;成人吸走大量氧气释放大量废气,可能使孩子缺氧睡眠不安;成人生病时易传染孩子。
因此可把年龄较小孩子的床放在成人床旁,调整成一致高度,既方便照看又可避免和大人同床的弊端。
5、含着乳头睡?
边吃边睡易形成不良吸吮习惯,比如腐蚀牙齿、使乳汁吸入气管等。
应掌握孩子睡眠规律,不在其困倦时喂奶,出牙前的孩子吃奶时睡着,可轻柔耳朵让其继续吃。出牙后的孩子应在清醒时喂哺,并让其喝些清水漱口。
6、唤醒哺乳?
按时硬性将孩子唤醒喂哺或迅速应答孩子睡眠中的动静,会干扰睡眠的自然过程,不利于再次自主入睡,使睡眠不足并缺乏深睡眠。孩子对饥饱有条件反射,饿了自然会觉醒,因此应按需哺乳。
7、夜间即时应答?
刚出生的婴儿深睡眠和浅睡眠各占50%,且交替频繁。
深睡眠时,处于完全休息状态,除偶尔惊跳和轻微嘴动外,无其他活动。
而浅睡眠时,身体及面部表情活动较多,属正常情况。
而当两种睡眠交替时可能翻身、发出声音、面部表情和呼吸频率变化。但这些并非觉醒,无需急着拍、抱,可观察一会再做出适度反应,以免过多不必要的干预,打断孩子深浅睡眠的自然交替,破坏了孩子的睡眠规律。
但确有原因睡不踏实或啼哭时,应对因应答解决,适当安抚使孩子尽快入睡。
8、趴睡?
孩子手脚压迫发麻时会引起哭闹;口鼻易被枕巾、被褥等堵住、颈部扭曲易发生窒息,可能发生婴儿猝死。应该仰睡。
小宝宝的成长阶段,父母应当多用心观察一下,宝宝入睡有困难,父母应当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安抚,这样效果会比较好,而且不会对孩子日后成长造成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