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ask帐号登录
还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智力开发 > 脑科学家的早教答卷

脑科学家的早教答卷

2014-11-30 06:54:48
0

  擅长绘画的老师有时会对孩子们的画作略加指导,这样能使画面更加漂亮。结果却发现,孩子们反而不爱画画了。指导老师向幼儿园园长反映这个情况后,园长对老师说,那就不要让孩子们再画画了,现在开始让他去做完全不同的别的事情。于是孩子们开始玩沙土,每天在土坡上挖洞玩就这样挖了好几个月,还在土坡下面打通了一条“隧道”。这时老师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可以开始画画了。没想到孩子们又兴致勃勃地画了起来,而且画出了一幅幅充满热情和感情的画。

  其实,只要培养出孩子的兴趣和热情,即使大人们不提要求,孩子也会有兴趣学,而且能够克服困难,保持恒心。

  因此我认为,早教阶段与其填鸭式地教育,不如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热情。

  父母必读:我特别喜欢观察孩子在爬向一个玩具时的表情,你能够看到他们天生的热情和内驱力。这种内在的动力的脑科学解释是什么?它如何能够保持下去?在很多的例子里,孩子在学习才艺、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渐渐丢掉了婴儿时期学习的热情。

  小泉英明:我们在日本做过一项针对刚出生婴幼儿的多年的追踪调查,研究中也得到了日本著名歌手万智的协助,他为孩子们写了许多儿歌,其中有一首是这样写的:”活着就是伸伸手,小孩子伸手抓呀抓,抓到维尼熊,小呀小鼻子。“

  我认为这首儿歌写得非常精彩为什么呢?因为婴儿在五六个月大时的特点就是伸手去够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在发展心理学上称之为”够物行动(reaching)“,可见作者对儿童发育过程非常了解,他感受到了儿童的强烈的意志力和探索欲望。

  五六个月大小的孩子在看见玩具维尼熊、对维尼熊感兴趣并伸手去抓时,是在视觉、触觉等知觉意识下的综合感知和行动,这样的活动在婴儿大脑中是留有清晰印迹的。虽然刚开始时婴儿的手不听自己使唤,但在一次次失败过程中就能慢慢学会,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自己亲自去做一做,感受一下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刺激,渐渐明白”原来这样是对的呀“,这就是学习,婴儿通过这种正确途径获得的能力将成为今后为了生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是行动范围更广泛的爬行,这时婴儿的热情和欲望也是最强烈的,我们的研究已经证明,让婴儿充分爬行非常关键。

  接下来是直立行走,这时大脚趾的发育非常关键,不仅要掌握身体平衡,向前行进时还需要大脚趾发力才行。我们的研究认为,大脚趾发育与掌管欲望热情的大脑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与此相反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对孩子过分保护和过分干涉都可能会影响大脑神经回路基础的形成。过分保护和过分干涉孩子的父母如果把孩子应该做的事情全做了,孩子就不用去学习了。如果没有这些实际体验的话,相应的神经回路也就无法形成,可以推测,未来孩子的大脑也会变得无用。

分享到:
网友跟贴
0条评论
未登录
  • 全部评论
阅读排行榜
专家在线问答
翟建军主任医师
妇产科综合
亦庄同仁医院
颜军昊副主任医师
妇产科综合
山东省立医院
罗鑫刚住院医师
小儿康复科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李海主治医师
小儿骨科
新华医院